一、活动背景与核心价值
小班幼儿正处于动作发展与社交启蒙的关键期,“抢垫子”作为经典体育游戏,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,还能在趣味竞争中提升反应速度、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。通过模拟情境化的游戏形式,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,同时缓解入园焦虑,实现“玩中学”的教育目标。
二、活动准备:细节决定体验
(一)材料清单
- 彩色软垫(建议每5-6名幼儿配备1块,材质选防滑、柔软款);
- 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(如《快乐宝贝》);
- 口哨、奖励贴纸(用于激励表现)。
(二)场地规划
选择平坦开阔的户外草坪或教室空地,将垫子分散摆放成圆形区域(间距约80cm),预留幼儿奔跑空间。若在室内,需移除尖锐物品,确保地面无障碍物。
(三)人员分工
主班教师负责规则讲解与流程把控,配班教师协助维持秩序,重点关注胆小或易兴奋的幼儿。
三、游戏玩法:分步引导更高效
(一)热身唤醒(3分钟)
伴随音乐,带领幼儿做“小动物模仿操”:学小兔跳、小猫走、小鸟飞,活动手腕脚踝,为后续运动做准备。
(二)规则渗透(2分钟)
教师示范核心动作:“当音乐响起,大家绕着垫子‘小碎步’走;音乐停,立刻抢占垫子,坐稳即为胜利!”强调“听信号行动”“不推挤同伴”两大规则,可通过情景故事强化记忆(如“垫子是小熊的家,音乐停时要赶紧回家哦”)。
(三)游戏进阶(8-10分钟)
- 基础版:音乐起→绕垫慢跑;音乐止→抢占垫子,未抢到者表演律动(如唱儿歌、做鬼脸)。
- 挑战版:增加垫子数量(如从4块增至6块),或加快音乐节奏,提升反应难度。
- 合作版:两人一组共享1块垫子,音乐停时需共同坐稳,培养默契。
四、安全与观察要点
- 前置检查:游戏前确认垫子边缘无毛刺,场地无积水/碎石;
- 动态监控:游戏中教师站位覆盖全场,及时制止推挤行为,对摔倒幼儿快速扶起并安抚;
- 个体支持:对不敢参与的幼儿,可让其先扮演“发令员”(吹口哨),逐步建立信心。
五、延伸与反思:深化教育价值
(一)家园共育
邀请家长在家用抱枕开展“家庭抢垫子”,拍摄视频分享至班级群,延续运动乐趣。
(二)教师复盘
记录幼儿表现(如哪些孩子反应快、哪些需加强规则引导),下次活动调整垫子数量或音乐类型,持续优化体验。
通过“抢垫子”游戏,幼儿在欢声笑语中锻炼体魄、习得规则,真正实现“体育游戏促发展”的目标。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灵活调整方案,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成长的契机!
(注:文中配图为“幼儿围坐垫子旁听规则”“音乐停后快速抢占垫子”的场景示意,可搭配真实活动照片增强代入感。)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