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设定
1. 知识目标
引导学生认识田径项目的核心动作特征(如跑步的摆臂节奏、跳远的腾空姿态),理解剪影艺术通过轮廓表现动态的特点。
2. 技能目标
掌握剪影绘画与剪裁的基本技法,能独立完成1-2个田径动作的剪影作品;提升手部精细动作协调性。
3. 情感目标
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,培养团队协作意识(分组创作)与审美表达能力。
二、课前准备要点
1. 材料清单
- 工具类:A4画纸、黑色卡纸(或深色纸张)、水彩笔/马克笔、安全剪刀、胶水、铅笔;
- 辅助类:田径项目动作参考图(如短跑、跳高、掷铅球的动态照片)、背景音乐(轻快节奏的运动曲目)。
(注:材料区可搭配图片展示,如整齐排列的画纸、剪刀与参考图册,增强视觉引导)
2. 场地布置
将教室划分为“创作区”(每组配备材料盒)与“展示区”(预留墙面张贴作品);若在操场开展,可选择跑道旁阴凉处设临时工作台,结合真实田径场景激发灵感。
三、课堂实施流程
1. 导入环节:激发兴趣
播放田径运动员比赛瞬间视频(如博尔特冲刺、巩立姣铅球投掷),暂停关键帧提问:“这些动作有哪些显著特征?如果用‘黑影子’表现,哪些线条最重要?” 引导学生观察肢体轮廓的张力。
2. 示范讲解:掌握技巧
教师现场演示:① 用铅笔在白纸上快速勾勒跑步者侧身轮廓(强调腿部弯曲角度与手臂前后摆动);② 将轮廓 transferred 到黑色卡纸,用剪刀沿线条剪裁(注意手腕稳定,避免毛边);③ 用白色粉笔在黑板补充背景(如跑道线条),对比剪影作品的层次感。
3. 分组实践:创意表达
学生自由组合(3-4人/组),选择喜欢的田径项目(如跨栏、标枪),参照参考图讨论动作细节后创作。教师巡回指导:低年级学生可简化动作(如只做“跑步”剪影),高年级学生鼓励添加场景元素(如观众席、太阳)。
4. 成果展示:互动评价
各组将作品贴于展示区,举办“迷你田径展”:① 学生互评“最生动的剪影”(如是否捕捉到运动瞬间的力量感);② 教师点评技术亮点(如剪裁的流畅度)与创意加分项(如背景设计);③ 邀请体育委员分享“真实的田径体验”,强化学科融合感。
四、教学注意事项
1. 安全第一:工具使用规范
提前培训剪刀握法(拇指在上,四指在下),强调“传递剪刀时刀尖朝下”;低龄学生可用安全圆头剪刀替代。
2. 鼓励创新:尊重个体差异
不限制“标准答案”——允许学生创作抽象化剪影(如用曲线表现跳远的弧线),或加入卡通元素(如给运动员加帽子),保护想象力。
3. 多元评价:关注过程与结果
除作品质量外,记录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(如“设计师”“剪纸手”“讲解员”),纳入成长档案;对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+小奖励(如运动徽章贴纸)。
通过“观察-创作-展示”的闭环设计,本教案将田径运动的动感与美术创作的趣味深度融合,既落实体育技能认知,又培养艺术表达力,适合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的体育美育课程。
网友评论